是不是冥想练习中,不能有任何想法啊? 很多初级冥想练习者,或者没经过正确引导的瑜伽练习者,包括瑜伽老师,都对冥想的认识很模糊,没有清晰的认识。 所以会感觉冥想不知在“做什么”,引导不知要“说什么”。 冥想引导时,要一动不动地坐着? 先讲个小故事,小和尚和老和尚打坐,小和尚突然感觉脖子特别痒。他记得师傅和他说过,冥想时,要做到“如如不动”,所以一直不敢动。可是脖子越来越痒,他是实在控制不了了,心里越来越烦,就问师傅:“师傅,脖子痒痒怎么办?”师傅眼皮都不抬,淡淡地说:“挠挠!” 其实这种状态很多冥想练习者都会遇到:坐得久了,腿麻了怎么办?感觉腰痛了怎么办?想上厕所了怎么办? 很简单啊,腿麻了,换一下腿,或者把腿伸直抖动抖动,再继续盘坐就可以了;腰痛了,在臀部下放一个垫子,或者活动一下腰背,再继续盘坐;尿急了,就去厕所。可以很快解决的事情,就不需要长时间犹豫和纠结。 当然如果盘坐久了,身体总会出现腿麻腰酸等问题,也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加强身体的练习。瑜伽体式中半莲花髋关节放松、单腿背部伸展式、蝴蝶式、束角式等打开髋关节的体式,以及猫式、蝗虫式、前曲体式等伸展脊柱,加强脊柱弹性的练习。有助于改善髋关节紧张,以及腰背酸痛等问题。 这样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练习一段时间,会逐渐克服盘坐中出现的身体不适问题。前提是,你需要去做,用心地练习身体,这样的练习过程并不单纯为了更长久地盘坐,而是学会和身体相处,主动地解决身体出现的问题。和自己身体接触的能力,是和自己相处的能力,而能做到和自己相处,方可做到持续地向内看,控制感官,持续地向内专注,进入冥想。 在自觉自发自愿地练习身体过程中,身体出现的任何一种感觉都是你源源不断地持续观察的对象,在那一刻,身体姿势的练习成为移动冥想,所以冥想不仅仅局限于静坐不动的姿势。关键是“能够带着心,有意识地去看和去观察身体每一刻的变化。” 如果一动不动就是冥想练习,那又有谁能像一座雕塑一样可以一动不动呢? 生命的特点就是变动,就是有所行动,所谓的“如如不动”是无论你是静止的,还是行动的,都是当下这一刻身体的反应,不因身体的疼痛而烦躁,不为练习设定目标,更清醒地看到,和有意识地对自身进行观察。而观察本身并不局限你身体动作的形式。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