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有一个简单道理:心智很难被改变。 所以最好不要试图去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固有认知。 然而,洽洽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它想把洽洽品牌,从瓜子挪到坚果上。 01洽洽坚果?不!洽洽瓜子 时间线是这样的:
2012年创立的三只松鼠带火了坚果品类; 2017年天猫专门设立了“混合坚果”类目,支持沃隆每日坚果等品牌发展; 2018年左右,洽洽主动接洽战略咨询公司,重新规划品牌,试图找到新的增长点。 于是洽洽品牌有了新的自我介绍: “洽洽20年,只为一把好坚果” 它大幅度扩张坚果产品线,推出了小黄袋每日坚果、小蓝袋益生菌每日坚果、碧根果、开心果、腰果等等。 为了让消费者信服,咨询公司帮助找到了一个信任状支撑——“掌握关键保鲜技术”,被醒目地设计在了包装上。 消费者会买单吗?我觉得很难。 从表面上看,逻辑似乎是合理的:瓜子属于坚果的一种,洽洽在这个领域耕耘了20年,既然瓜子能做好,那做其他坚果也是顺其自然的。 但是,认知却不是这么回事。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洽洽是瓜子专家,瓜子也不是坚果。坚果是碧根果、巴旦木果、杏仁、核桃、腰果...... 想要将消费者对洽洽的瓜子认知,平移到其他坚果上,这可不是顺其自然的事。一直以来,洽洽也有椒盐花生,花生也是坚果,但消费者经常买吗?不会。他们去买酒鬼花生。 02干货猩球 百果园就很聪明,启用了一个“干货猩球”的新品牌专门来做这块市场。
更聪明的是,百果园将原来在水果领域建立的高品质认知,发挥在了干货猩球上。
干货猩球的食客可以从产品原料、包装设计、口感口味感受到百果园一如既往的高品质;而且干货猩球也主要在百果园的渠道首发,包括门店、官方小程序和APP,共享百果园优质的品牌体验。
当一个品牌在已有的认知范围内去做延伸时,它是有主动权,通常也是可以成功的。
题外话:百果园在菜市采用了同样的聪明策略,启用了一个“熊猫大鲜”的独立新品牌,只售卖高品质的菜品。和百果园水果分级一样,菜品也采取了分级,让人们享受到与农贸菜市场完全不同的菜品体验。当然,它的菜价也很高,不过很成功。 回到坚果话题 我相信洽洽集团凭借20年的积累,拥有充分的坚果供应链资源、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能够做出非常好吃的坚果。洽洽小黄袋30日装 但若想要做好坚果市场,我更倾向于建立新品牌的战略,要有新的名字、新的标准、新的包装、新的价格,而不是用洽洽品牌来做。 不要轻易放弃洽洽在”瓜子”上的专属认知资产。否则,很快会有竞争对手填补上来。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