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1992年,军委制定接防香港方案,邓小平批评“软了”提出两点要求

2021-10-24| 发布者: 米乐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就香港问题中英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决定“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在经过长达两年22轮......
成都高考补习班 http://www.dsjptxx.com

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就香港问题中英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决定“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在经过长达两年22轮谈判后,最终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达成一致: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为了香港的回归,中国以及中央领导人做了太多太多的努力,当时为了防止英国拖延回归,我方还制定了军事接防香港的方案。

1992年10月,刘华清将解放军接防香港的方案递交给邓小平看,邓小平看后只批示了两个字“软了!”

就这两个字,邓小平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并且提出来两点硬性要求:“

第一,军队的香港接受方案只有和平接受方案,没有武力接收方案,不行;第二,1997年7月1日,香港必须收回。不管英方用什么借口拖延,如果出现拖延回归,解放军就开进香港,一锤子砸死!

为什么邓小平的态度如此强硬?中英双方谈判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才让谈判进展如此艰难?而且为什么邓小平会因为港媒的“中国不会派兵进香港”的话发怒?前任国防部部长为何检讨?

1840年6月28日,英军舰队攻击海岸线,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军凭借着优良武器,先后攻陷舟山、虎门等地,并在1841年1月强占香港岛(香港地区包括香港、九龙和新界)它们分别在上世纪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十专条》中,被割让或租借给英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后,英国就开始担心自己在华利益是否会因为中国主权的变更而受到影响,英国为了延续自己在中国的经济利益,成为了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大国与中国拒交态度不同的是,英国早在1954年6月就与中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关于英国对于香港问题的处理,英国的老工党和保守党持有不同的观点,保守党一贯主张的对策是“维持现状”,他们希望保留香港以及英国在香港上享有的权利,而老工党则认为“面对充满敌意的中国共产党,我们难以无限期地维持在香港的地位”并希望能够尽快退出香港。

由于种种因素,1979年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最后还是没有放弃香港。

到了撒切尔执政时期,香港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因为香港新界的租约将在1997年6月30日到期。英国不想放弃香港,但香港岛和九龙不能独立于新界而单独存在。而新界占据了香港总面积的92%,香港岛、九龙的食物等物资多由香港新界或中国大陆提供,根本难以达到自给自足的地步,可以说,香港岛和九龙不能脱离香港新界而单独存在。

而当时,中国拒绝承认英国同清政府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统治而非英国殖民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九龙联同新界一并还给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对香港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不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1974年5月,毛泽东在中南海秘密会见英国首相希思,当时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也在现场,两位国家领导人相谈甚欢,当谈及香港问题的时候毛泽东说:“香港是割让的,九龙是租借的,还有24年到期。”说着毛泽东还用手指了指邓小平“到时候怎么办,以后再商量吧,这是他们的事情了。”

1978年,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收复失地,国务院领导成立了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事务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开第一次港澳问题的会议。

1978年,外贸部长李强前往香港考察,还邀请时任香港总督的麦理浩来北京做客,麦理浩的到来也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热烈欢迎,二人在探讨香港问题时,邓小平坚定自己的立场说:“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不用再讨论了,但到了1997年时,我们也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

1982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正式提出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破坏他们的制度,国家的统一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愿望。”

同年9月,英国刚刚结束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凭借着坚船利炮,英国毫不费力就战胜了阿根廷。撒切尔夫人此时来到中国便是想乘着胜利的余威来和中国谈判香港问题。早在此前,撒切尔夫人就提出: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依旧有效。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是中英两国领导人首次会面,但一见面双方就剑拔弩张。作为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代表着英国的立场,自然是不愿意将香港交还给中国。撒切尔夫人首先提出:“必须遵守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白纸黑字,任何手段都不可以让条约失效。”

但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中国任人宰割的局面早已一去不复返了,邓小平态度十分明确地告诉撒切尔夫人:“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容讨论,1997年中国不仅要收回香港新界还要收回香港岛、九龙的主权。”

随后邓小平又就香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希望能同英国取得合作,保持香港的繁荣,但这并不意味着保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让香港处于英国的管辖之下,香港如今的政治、经济制度乃至于大多数的法律都可以被保留,当然还要加以改革,总之香港回归后将仍然是资本主义制度。”

就关于香港驻军的问题,邓小平态度坚决地说道:“我国政府有权在香港驻军”还告诉撒切尔夫人“我不能做李鸿章。”

随后撒切尔夫人又用威胁的语气对邓小平说道:“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将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邓小平听后,坚定地说道:“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预估了各种可能,如果到时香港真的出现‘灾难性的影响’,我们会从容面对的。”

撒切尔夫人听后,哑口无言,最后双方达成一个协议——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

中英两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各自的立场不同,这就注定了有关香港问题谈判的艰难曲折。

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在邓小平面前还是略显年轻。在会谈结束后,无数中外记者满怀期待地等在门外想要邓小平发表讲话,可没想到两个小时后,大家却看见了一脸落寞的撒切尔夫人从门口走出来。

当撒切尔夫人看见记者在门前守候的时候,连忙挤出了一个笑脸,对着记者点头示意。就在这个时候,她的高跟鞋和石阶相绊,撒切尔夫人的身体顿时就失去了平衡。一下子就倒在了石阶上,连手上拿着的皮包都被摔到了一边。

工作人员见状连忙将她扶起,还为她捡起手包。撒切尔夫人接过手包后,还不忘对着工作人员道谢,神态自若,仿佛刚刚摔倒的事情就像没有发生一样。随后她慢慢走到台阶下,猫着腰钻进了石阶下的小轿车内,坐好后,她又微笑着向记者挥手微笑。

当天下午,撒切尔夫人就发布声明:今天两国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

当月30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又发表讲话表示: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过去英国政府同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不会接受这一不平等条约,中国政府准备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收回整个香港。

在第一轮谈判中英国又向中国提出“以主权换治权”,其含义就是:香港的主权归中国,但英国依然保留对香港的治理权。当时这一方案的提出后受到了不少香港上流社会和商界精英的支持。

但这一结果不是中国想要的,倘若同意了这个方案,香港还是中国的香港吗?不仅如此,英国还大肆宣传说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邓小平也断然否定了这一方案,他坚定地认为英国对香港没有主权也没有治权。

就这样谈判进行得格外艰难,就在谈判处于紧张之际的时候,希思再次访问中国,邓小平在会见希思的时候让其转告给撒切尔夫人一句话:“英国想用主权换政治权是想不通的,希望撒切尔夫人采取明智的态度,不要把路走绝了。”

在前八轮谈判中,中英双方的各项争论都是围绕着主权问题进行的。英方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妄图保留自己在香港的特权,想要在香港回归后,英国还能最大程度地操控香港。为此英方还提出了一个方案:“把政治、行政管理权交给特区政府,但不交还给中央人民政府。”

英方提出这一方案说到底就是不想把香港还给中国,将政权,管理权交还给特区政府,看上去是将香港交还给了中国,但却给人制造了一个香港独立的政治体系的错觉,倘若同意此举无疑是间接侵犯中国的主权。当然他这一方也是遭遇到了中方的严厉拒绝。

1983年5月,香港一些传媒公司派一些女孩子来大陆当记者,这些女孩子就很难缠,不打听到有用的消息绝不回去,而且还有些女孩子是奉命来摸底的。

当时香港谈判问题只有少数领导参与,绝大多数领导不熟悉香港谈判问题,两会期间,一位香港女记者就找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前任国防部部长),耿飚没有参与香港谈判问题,对香港谈判有关事宜也不清楚,女记者向耿飚问道:“香港老百姓怕驻军,你们中央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驻军?”这位领导不经意地回答道:“我不清楚,但我想我们可能不一定驻军吧!”

结果没想到,第二天香港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上就报道:中国政府意见:香港不必驻军;中国前国防部部长说,香港回归后,中国将不派军队进驻香港。一时间“中国不会派兵进驻香港”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甚至有的人都开始认为中国的政策说变就变,邓小平说的话不算数。

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好几十年的耿飚也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居然被有心之人恶意解释,还引发了轩然大波。

两会结束后,邓小平接见了港澳代表还安排了记者采访,会前有人将耿飚对记者说“不派兵进驻香港”的事情告诉给了邓小平,没想到邓小平听后勃然大怒,立马拍桌子说:“驻军是主权的体现,为什么中国不能在香港驻军,而英国却可以,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驻军,天下有这个道理吗?我们要是连在香港驻军这点权利都没有,那还叫什么恢复行使主权,必须要驻军!”

邓小平越说越生气,话音也越说越高:“他有什么资格说这样的话,以后有关香港的问题,我说了算,姬鹏飞领导的那个港澳办说了算。其他人说的,一律不算数。”

平复下激动的内心后,邓小平来到了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港澳代表和记者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一见到邓小平同志,所有人都起身鼓掌,邓小平挨个和港澳代表们握手,记者们也拿出照相机拍照,5分钟过后,按照惯例,工作人员请记者们离场。可没想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突然对着记者们说:“你们回来,先等一下,我有话要说。”

记者们一时不知所措,又回到了刚刚站着的位置。邓小平笑着对记者们说:“趁着这个机会,你们帮我辟个谣,给我发一条消息出去就说:耿飚讲的事全是胡说八道。”

记者退场后,邓小平又对港澳代表论述了驻军的重要性说:“中国要在香港驻军,香港是不负担军费的,费用由中央负担,在香港驻军,象征着中国的领土,象征着我们的主权。”

邓小平这次讲话后,当天晚上中央广播电台就澄清了中央关于香港驻军问题的立场,如此大的动作,让香港媒体不得不重视这一问题,5月26日,香港各报均以《邓公宣布在香港驻军》为题,在头版发布消息。

5月28日,耿飚经过仔细回忆和思考后主动写下了检查。在检查中,耿飚进行了自我批评说:“由于我说错了话,政治上影响很坏,使党和国家蒙受损失……今后我一定从头学起,提高政治水平,兢兢业业地工作……”

关于在香港驻军这一问题,邓小平的态度一直都十分坚定,在1984年邓小平在审阅《关于同英国外交大臣就香港问题会谈方案的请示》报告时,就在驻军问题下批示:“在香港驻军必须坚持,不能让步!”

1984年1月开始的第八轮谈判,这次中英双方谈判代表团的团长都更换了。同年4月,外相杰弗里访华,并在香港主权问题作出了重大让步,4月20日,杰弗里发表声明:1997年以后英国不再拥有香港的主权和治权。

此后中英双方的谈判事宜由香港主权和治权问题转移到了过渡时期香港的安排和有关政权转移交接事宜。

1984年9月26日,经过长达两年时间22轮谈判,最终中英双方就香港全部问题达成了协议,当天上午10点,中英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起草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中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2月18日,《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字,撒切尔夫人不远万里亲自来到北京参加签字仪式。

谈判是没问题了,但是在关键时刻不容有任何闪失,为此还制定了军事接管的方案。1992年刘华清上将将解放军接防香港的方案拿给邓小平定夺。

收回香港是无数中国人一百多年的梦想,现如今梦想即将实现,在这节骨眼上可容不下一点点差错,邓小平接过接防方案后仔细观看,但他最后给的批示却只有短短两字“软了!”

这两字虽短,但这背后却意味深长,因为制定的解放军接防香港的方案只有和平接受方案没有武力接受方案,如果英国人一再拖延怎么办?到时候整个中国的颜面都会有所损失。

之后邓小平提出两点硬性要求:“

第一,军队的香港接受方案只有和平接受方案,没有武力接收方案,不行;第二,1997年7月1日,香港必须收回。不管英方用什么借口拖延,如果出现拖延回归,解放军就开进香港,一锤子砸死!

这个要求提出之后,那就注定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英国人还是想搞一些小动作。当时,英方提出要让英国国歌在香港奏到7月1日零分零秒,但我方强烈要求要准时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因此两国国歌可能会重叠在一起,这看起来只是一秒之争,但这一秒之争的背后却是一个国家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必须在七月一日零点零分零秒奏响。

1840年英国以武力侵占香港,直到1997年7月1日,英国才结束了在香港长达155年之久的统治。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香港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也在香港缓缓升起,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期,无数人在此注视。

离开中国155年的香港终于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零点4分,中央领导庄严地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沧海桑田,百年巨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局面早已一去不复发,如今之中国早已站了起来,断然不会允许国家主权受到一丝一毫的侵犯。而邓小平之所以态度强硬,坚持在香港驻军就是为了避免收回香港的过程中出现差错。中国人民十分希望民族统一,也正是因此,我们才能看到香港回归。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米乐网 X3.2  © 2015-2020 米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