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授予两位科学家:一位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另一位是国际核能领域的著名学者、战略科学家王大中。 △视频丨顾诵芬和王大中得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接受采访 顾诵芬:为了祖国的蓝天 提起歼教-1、歼-8、歼-8Ⅱ,军事迷们都不陌生。这几款在我国航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飞机,都由顾诵芬主持设计。 他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位中科院和工程院“双院士”,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我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 出身书香世家从小是个“飞机迷” 1930年,顾诵芬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顾廷龙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但儿子没有继承父亲衣钵,却和飞机结了缘。
顾诵芬:在七七事变时第一次碰到飞机威胁。日本人轰炸,我们住的四合院平房震得非常厉害。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赶紧从屋子里跑出来。幸好邻居受过防空训练,他说你们躲在屋里的桌子底下就行。那次轰炸对我的影响太深了,没飞机咱们处处得受人欺负。 对飞机的第一印象虽然沉重,但他对飞机的兴趣越来越浓。顾诵芬在10岁生日时收到了叔叔送的飞机模型,他爱不释手,这也奠定了最初的航空梦想。
不顾风险亲自上天观察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专业后,顾诵芬参加工作接受的第一项挑战是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 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没有先例可循。听说北航图书馆有一份相关的国外文献,顾诵芬借了一辆旧自行车,天天晚上到北航查找抄录资料。
1964年,歼-8飞机的研制被提上议程。顾诵芬先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飞机气动力设计,后期作为总设计师全面主持歼-8研制工作。 他发现发动机喷流对飞机平尾效率有很大影响,当时国内尚无喷流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经过研究,顾诵芬创建了一个“妙招”——“买了红毛线,剪成150毫米,贴了整个垂直尾翼跟后机身上。” 这被研究人员戏称为给歼-8“穿裙子”。那么,这个方法好不好用呢? 他提出要亲自上天观察。这对从未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来说风险极高。更何况家里有亲人牺牲于空难,全家人对坐飞机都非常忌惮。
经过三次上天近距离观测,顾诵芬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荷,终于找到问题症结,通过后期的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 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促进了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的发展。顾诵芬被誉为新中国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气动力设计第一人。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顾院士的同事,中国航空工业沈阳所专务、型号总设计师赵霞表示,“从亚音速到超音速,我们的设计方法,包括参数辨识、修正体系、技术体系很多是通用的,所里很多手册还是当年顾院士那一代老知识分子编的。顾院士在飞行器设计或者航空的贡献相当于从一穷二白建立了非常好的基础。”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顾诵芬的名字取自西晋文学家陆机的名句。 北京北苑2号院,他的办公室和家都在这个大院里。几十年来,两点一线、来去匆匆,生活简单、朴素低调。 王大中:倾情一生寄核能 核能作为一种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从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堆芯熔化事故,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再到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安全问题”一直是核能和平利用的主要障碍。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带领团队瞄准这一重大难题,从关键技术攻关到实验堆,再到示范工程建设,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破解了世界难题,走出自主创新从零开始到领先世界之路,实现了我国先进核能技术的跨越发展,被称为“实现反应堆固有安全的带头人”。 △视频来源:央视科教 “200号”:王大中核事业的起点 得知被授予国家最高科技奖后,王大中表示,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份沉甸甸的荣誉,它属于集体,属于所有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人,也属于所有爱国奉献、努力拼搏的科技工作者。 王大中院士口中的“200号”是他核事业的起点。 http://www.wnfcw.cn/2110305.html http://www.wnfcw.cn/2110308.html http://www.wnfcw.cn/2110309.html http://www.wnfcw.cn/2110311.html http://www.wnfcw.cn/2110313.html http://www.wnfcw.cn/2110317.html http://www.wnfcw.cn/2110320.html http://www.wnfcw.cn/2110325.html http://www.wnfcw.cn/2110328.html http://www.wnfcw.cn/2110332.html1956年,为了发展我国核能事业,清华大学成立工程物理系,从其他专业中抽调了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包括当时正在机械系读大二的王大中。 1960年,工程编号为200的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基地动工兴建,坐落在北京郊区的燕山脚下。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