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1元脱单盲盒真能脱单?你抽到的“有缘人”可能是微商...

2021-11-17| 发布者: 米乐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全文共1557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自手办、玩偶、书籍、宠物后,盲盒又流行起了装“人”。花1-5元就可以买来随......
深圳工作服 http://www.lkgongyi.com

全文共1557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自手办、玩偶、书籍、宠物后,盲盒又流行起了装“人”。花1-5元就可以买来随机陌生人的联系方式和自我介绍,这便是最近火热的“脱单盲盒”。

有人称,自己通过脱单盲盒找到了女朋友。更有网友晒出“81076.25元”的账户余额,说“这是我这个月的收入”“一个小盒子,居然让我月入十万”。

难道脱单盲盒和别的盲盒不一样,拆开就出隐藏款?

从线下到线上

“一元脱单”生意火爆

花一块钱脱单,这样的话放在以前你会相信吗?

如今,在城市商业街、夜市等闹市区出现了各色“脱单盲盒”摊位。“一元留一个,一元拿一个”,一个纸箱几张纸,看上去简易的摊位却有不少人驻足。

图片来源:@新浪厦门微博视频截图

红娘、月老的业务何时起成了地摊经济的一部分?据中国青年报,“脱单便利店”是从今年夏天开始,在上海、成都、郑州、苏州、兰州等多个城市出现。店铺内售卖脱单盲盒或胶囊,顾客花几十元便可以把个人信息存放进去,包括身高、年龄、对理想伴侣的描述、联系方式等,同时也可以花钱挑一个瓶子拆开,获得另一个人的信息。

随即便有人搭建起小程序,把脱单盲盒的生意搬到了网络。在小程序中,页面会显示两个虚拟盒子,蓝色代表男性,粉色代表女性。每次花费1元,便可以塞入或抽取一张纸条,纸条的信息内容涉及年龄、联系方式、真实照片等。

图片来源:脱单盲盒小程序截图

小程序中,不断闪动着某人“支付1.00元,抽到一张女生纸条”,看起来似乎有不少人正在塞入和抽取纸条。

社恐交友福音?

“有缘人”可能是微商

民政部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达到2.4亿。脱单诉求日益增加,或许是这种对社恐友好的交友方式受到大量年轻人追捧的原因。

图片来源:央视网快看微博截图

然而,通过开盲盒的方式真的能遇到“有缘人”,真的可以脱单吗?据北京日报,在电商平台此类商品的评论中,有不少人表示“留了联系方式之后,根本没人回”“买到的联系方式是个微商,就想让我买东西”。

而小程序的开发者和运营者看中的则是盲盒里装着的无限商机。据中国青年报,在今年9月份,某游戏软件开发公司就已经接了80多单搭建线上脱单盲盒程序的订单。此外,在电商平台上,售卖脱单盲盒小程序的商家比比皆是。打开网页搜索“脱单盲盒”,映入眼帘的也是各色小程序广告。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据悉,售卖脱单盲盒小程序的店铺中,网上销量最高的一家月销量已达到了3000笔以上。更有买家表示,购买该程序后第一天收入就达到300元,现在更是每天收入超过2000元。

评论的真实性难以考证,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实并不全如这条评论一般美好。

如今,在电商平台上再搜索脱单盲盒,可以看到“脱单盲盒”一词已被屏蔽,而其他售卖小程序的店铺销量已不如从前。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此外,更有消费者投诉售卖小程序的商家,称商家霸王条款、虚假宣传。10月28日的投诉,至今仍在处理中。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律师提醒:

隐私风险不可忽略

更加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虽然使用脱单盲盒的人大部分是出于自愿,但其中涉及到大量隐私信息,或存在风险。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彭艳军律分析称,这类玩法一般会让参与者提供个人照片、简介、联系方式等,这就可能导致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而且难以保证商家不会将这类信息挪作他用。并且,运营这种玩法的小程序系统,在技术层面也难以确定是否存在技术漏洞,数据储存安全也无法保证,存在被盗取的风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彭律师还强调,对于经营此类业务的商家或平台,若将盲盒里大量个人信息贩卖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以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参与盲盒交友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随之而来的隐私风险不可忽略。盲目跟风不可取,勿要因小失大,参与者要多加辨别以免利益受到损失。

来源丨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央视网等

编辑丨张雅婧

丁心歌对本文亦有贡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米乐网 X3.2  © 2015-2020 米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