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搜电影网在线看最新电影 https://www.sosovcd.cc 文|科学虫洞 一碗大米饭,加上少许花生油、酱油,就成了香喷喷的美味“酱油饭”,是不少人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在中餐馆、中国家庭中,酱油都是必不可少的调味料。这种红褐色的液体,往往能为食物增添诱人的色泽和鲜香的味道。 现在,市面上的酱油可谓五花八门,产品的名字不再是简单的“XX酱油”,而是分老抽、生抽等等。 为啥酱油换了一种说法?生抽和老抽的“抽”是什么意思?了解之后才知道区别很大。 酱油的起源 中国传统的酱油是用大豆和小麦,利用曲霉菌发酵制作的,发酵过程要加入高浓度的盐水,之后再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日晒夜露,才形成正式的酱油。 酱油的诞生跟酱密不可分,是由后者衍生而来。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有关于“酱”的文字记载,不过当时基本都是肉酱,没有明确资料说明有用大豆制酱。 记录了用大豆制酱的资料,是西汉时期的《急就篇》。唐朝颜氏为其作注时,点明了“酱”是由大豆和面粉制成的。 这说明在西汉,“豆酱”就已经是黄河中下游一带老百姓的常用调味品了。 东汉的《四民月令》中出现了“清酱”,指的就是酱油。而“酱油”一词最早有文字记录,是在宋朝。 “……嫩笋、小蕈、枸杞头、入盐汤焯熟,同香熟油、胡椒、盐各少许,酱油、滴醋拌食。”——《山家清供》。 酱油陪伴国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我国各地口味不同,酱油采用的工艺和最终的味道也是各具特色,风味丰富多样。 我们的酱油还传播到了国外,日本也做酱油,不过工艺和风味跟我国的酱油存在差别。 酱油发展到今天,既保留了传统的制作方法,也在原料、工艺等方面有所革新。例如原料不只是大豆和小麦,也会采用脱脂大豆、麦麸制作。 生抽、老抽的“抽”是啥意思? 除了原料和技术的创新之外,酱油的名字也在发生着变化,货架上的“老抽”“生抽”等字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里的“抽”就是“提取”的意思。制作酱油时,北方多采用固态发酵,南方多采用稀态发酵。 稀态发酵头次提取出来的酱油称为“头抽油”,将原料进行二次发酵提取出的是“二抽油”,第三次就是“三抽油”。 重点来了,我们所说的“生抽”,就是将这三次抽出的酱油,按比例混合而成的。生抽酱油颜色浅,常被用于炒菜,味道鲜美。 市面上的“味极鲜”酱油,也是生抽的一种,不过它在制作时加入了突出鲜味的添加剂,所以味道会更鲜。 生抽制成后,如果再晒制2-3个月,沉淀过滤得到的成品就是老抽了。生抽和老抽的制作区别,在于抽取时间的长短,有些老抽还会特地加入一些焦糖色。 老抽的颜色更加深,但是味道没生抽咸,主要用来给菜肴上色,我们做红烧肉等菜肴时加适量老抽,可以让它看起来更诱人。 原来生抽和老抽的区别在这,这下涨知识了。我们可以根据烹饪的需要选择,那么具体该如何挑选? 如何挑选酱油 酱油也分等级,在购买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来挑选。 1、看等级 酱油等级以“氨基酸态氮”含量作为标准,级别越高的酱油,这个含量就越高,鲜味和营养价值越突出。 在这个角度来看,特级(氨基酸态氮含量≥0.8克/100毫升)>一级(含量≥0.7克/100毫升)>二级(含量≥0.55克/100毫升)。 2、酿造酱油>配制酱油 如何区别这两者?首先可以看国家标准号,如果是GB18186,说明是酿造酱油;如果是SB10336,则是配制酱油。 还可以看配料表,通常来说,酿造酱油的配料表会显示“水、黄豆、麦麸……”;而配制酱油是“酿造酱油、食用油……”。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一直传说配制酱油吃了会增加患癌风险,其实没那么可怕,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添加剂的量符合国家标准,那么就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只不过配制酱油现在不属于酱油界了,而是被归类为复合调味料。 酱油生虫是怎么回事? 每到夏天,总会出现这样的新闻:某市民购买酱油后刚用几天,酱油里就生虫了。 这是咋回事呢?很多朋友都认为,肯定是厂家在生产的时候没有严格把控,导致苍蝇在酱油里面产了卵。 事实跟我们猜测的并不一样,科学家表示,普通苍蝇的卵,在酱油里面是无法孵化成虫子的。 家蝇的生活史 酱油里的虫子,到底是哪来的?原来,这跟一种名为“酱亚麻蝇”的苍蝇有关。 这种苍蝇有一种独特的生育方式:卵胎生,也就是虫卵在母体内提前孵化,母体生产时直接生出幼虫。 这些虫子,可以在酱油的高盐环境中生存并生长。 所以我们会发现,明明自己挑选的时候,酱油里面没有任何虫卵和虫子的迹象,回家开封后不久,酱油里就出现了虫子。这正是瓶口残留的酱油,吸引了酱亚麻蝇。 防止“酱油生虫”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完酱油后把瓶口、瓶身的残留擦干净,盖好瓶盖,甚至可以放在冰箱保存。平时也要注意清理厨余垃圾,存放食物时放好罩子。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