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第一天, 造车新势力频传销量捷报。曾被称为“电动三宝”的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交付量集体破万,二线造车新势力和部分传统车企也表现不俗。其中,哪吒汽车11月交付量挺进“万辆俱乐部”,广汽埃安和大众ID,连续多月销量节节攀升。
具体来看,小鹏11月交付量达到15613辆,再度登顶单月交付排行榜首位;排名第二的理想则凭借一款理想ONE实现了13485辆的月交付量,是造车新势力中单车销量最高的车型;在经历短暂的产能调整后,蔚来的交付量本月再度破万。
资本市场也跟着嗨了。港股方面,新能源车股当日集体走高,理想汽车股价盘中涨至142.9港元/股,小鹏汽车股价涨至220港元/股,均创历史新高。A股方面,12月2日,汽车整车领涨两市,中集车辆、中国重汽纷纷涨停。 在车企面临缺芯的难题下,众多国产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仍逆势上涨,超出市场预期。渤海证券表示,在双积分考核及明年补贴退坡的预期下,预计年底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冲量创新高。 造车新势力前三,不好当!
当下来看,新能源汽车已经基本从原来的补贴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新能源汽车。 就在不久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同价位或同级别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在性能、智能化、使用成本上全方位超越了传统燃油车。 不过,在汽车消费需求复苏、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提升的背景下,理想、小鹏、蔚来彼此之间的胶着也愈发激烈。今年,新势力造车的累计销量座次也首次发生改变。 从造车新势力交付数据来看,今年前11个月小鹏汽车以8.22万辆的成绩首次超越蔚来登上造车新势力销冠位置;蔚来以8.09万辆交付量排在第二位;理想则以7.64万辆的交付量排名第三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颜景辉表示,从11月交付量集体破万辆的情况看,蔚来、小鹏、理想在弥补此前供应链紧张造成损失的同时,也是为争夺全年销量排名。 尽管销量不断提升,但缺钱、缺乏自我“造血能力”依然是困扰造车企业进一步 发展的最大桎梏。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蔚来净亏损8.35亿元,理想净亏损2150万元,小鹏净亏损为15.9亿元。 换句话说,造车新势力三强销量比拼的背后,是谁能成为“首家盈利车企”的新目标。 从财报数据不难看出,三家造车新势力可谓各有所长。其中,蔚来营收持续领先,小鹏产品迭代更快、交付量最高,理想毛利率最优。 蔚来一直是营收大户。财报显示,蔚来汽车第三季度营收98.1亿元,同比增长116.6%,小鹏汽车第三季度营收57.2亿元,理想汽车营收达到77.8亿元。
小鹏在今年迎来了产品大年。自交付以来,小鹏汽车主要有小鹏P7和小鹏G3两款车型在售,今年又陆续推出G3的改款,第三款车型P5也开始上市交付。自9月以来,小鹏单胶付量已连续三月突破1万辆,表现更为稳定。 理想可以说最会赚钱。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第三季度的毛利率达23.30%,领先于蔚来和小鹏,甚至超过了传统车企中以高利润著称的丰田。理想“大单品”战略成效显现,理想ONE单月订单达到1.5万辆,成为大中型SUV市场销冠,在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业内领先。 面对瞬息万变的汽车行业,三家新势力在财报中不约而同地提及同一个词——研发, 并且出现了30%-50%不等的环比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 蔚来汽车在研发方面投入11.93亿元;小鹏汽车的投入则高达12.64亿元;拥有多款新车在研的理想汽车,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为8.89亿元。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月销破万辆是一道非常重要的槛,如果能够稳定在这道槛附近,就意味着年销量就能突破10万辆。 事实上,汽车是一个规模效应尤为明显的行业,企业产品只有在达到业内公认的这一销量规模后,才有可能实现盈利,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譬如特斯拉,在现象级车型Model 3达成年销量10万辆的“小目标”后,才一举崛起。 当然,造车新势力想要保持当前的良好态势,不仅仅要克服自身供应链的局限,也要与传统车企的‘新势力”们竞争。为此,造车新势力也在加紧新产品的投放。比如,小鹏G9将在2022年三季度交付。 对于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势头,光大证券分析称,受益于行业需求持续释放,叠加年底旺季和补贴退坡导致的反向促单,2021年12月造车新势力有望迎来全年订单峰值,持续看好行业渗透率抬升、以及新势力交付量稳健爬坡前景。 新能源车能否再接再厉?投资机会如何把握?
从2019年底到现在,新能源车已经连续涨了两年,宁德时代也从千亿俱乐部,迈入了万亿俱乐部,并且即将登顶A股榜首,沪深300指数中,宁德时代为领头羊的电气设备比重不断增加。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能源车指数上涨55.41%,产业链细分领域如锂电正极指数、锂电负极指数等涨幅更为惊人。那么,2022年新能源车行情能否延续呢? 从整体角度来看,新能源车行情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需求和政策。 需求方面,2021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的一年,而这样的爆发随着对传统燃油车的加速替代将会越演越烈。渗透率角度,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近期表示,预计明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500万辆左右,市场渗透率有望超过20%。 政策方面,全球三大新能源车市场中国、欧洲、美国相继推出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到2035年 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占比达到50%。 因此,在需求和政策两个重要方面为明年新能源车行业维持高景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虽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广阔,但本身产业链颇长,想要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我们不妨先好好捋一捋。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细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分别为:上游原材料、中游电池和下游整车及服务三个环节。
上游材料。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 (锂,钴,镍),以及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液。投资该领域一定要注意技术路线的变化。龙头公司包括:赣锋锂业、天赐材料等。 中游电池。中游环节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中游环节中,锂电池产业链最为复杂,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成本占到整车成本的40%左右,是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龙头公司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下游整车和服务。主要是整车和充电设施等。国内有深耕新能源汽车多年的比亚迪,也有以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还有以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为代表的造成车新势力。 今年以来上游锂矿价格飙升,中游锂电材料价格也大涨。业内普遍预计,明年锂电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电池企业价格上涨也是必然。近期,已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发出了涨价函件,包括比亚迪、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 平安证券建议关注电池及电池材料方面的投资机会,包括:宁德时代、杉杉股份、当升科技等; 4680电芯量产带来的新材料用量提升的机会,建议关注天赐材料、天奈科技等。 从整车角度来看,海通证券认为,新能源车产业当前虽估值较高,但借鉴2010年智能手机行业演变,其渗透率在突破15%后开始加速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12%,未来渗透率有望再度提速。 另外,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汽车芯片供应持续紧张,国产芯片应用增加。近日,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在半导体领域,电动车对半导体的需求相较传统车对半导体的需求增加5-10倍。电动车是上半场,智能车是下半场,智能车对半导体的需求更大。 综合而言,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正在从一个阶段走向另外一个阶段,在规模为王的当下,其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还远远没有开始,未来随着燃油车禁售时间的确定,将会释放庞大的市场。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真的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机会,不妨多多观察产业动态以及市场情况,从而让自己的投资走得更加稳健。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