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武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在我市举办,这是我国首次在国际舞台上搭建的“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平台。论坛以“分享中国生态治理经验,推动民间国际合作,促进生态共建共享”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生态治理合作交流,促进生态建设共建共享,互惠双赢,携手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谭光明,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艾平,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长普拉迪普·蒙咖,沙特阿拉伯沙漠植物协作会主席摩提伯·阿里·沙特,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思骋,省政府副秘书长杨陇军,阿根廷农业工程协会主席奥大维·普瑞泽·帕多,国际竹藤组织副总干事李智勇,埃塞俄比亚海尔马里亚姆·罗曼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马思凯拉·里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对外合作项目中心主任吴志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主任潘迎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局局长张炜,省林业厅厅长宋尚有,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蓬等国内外嘉宾、代表出席论坛。
艾平说,民间组织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纽带,将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中促会高度重视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多年来一直呼吁联合国和各国政府更加重视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推动建立更加广泛、有力的伙伴关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为国际发展合作注入更多动力。 期待通过本届论坛,继续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民间社会交流与合作,增进友好互信,为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和贡献。
期间,还举办了治沙成果展览、丝绸之路文化展示等生态文明宣传活动。
据悉,本次论坛取得了三项重要成果:决定建立“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组织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启动“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暨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基金;发布《“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民勤倡议》。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调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民间组织的积极性,有效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全球生态治理民间共建共享机制,把各国民间组织深化生态治理的强烈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优化对接,搭建起民间组织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对推动民间创新合作,加快防治荒漠化,促进土地退化实现零增长,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