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看看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www.yunkk.cc 文/纪硕鸣 国际化,首先应该是人的国际化,另外还有人才的国际化。香港疫情趋缓,日增染疫个案在下降,但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人才,尤其是外籍人才在香港的人数也在往下走,迁往新加坡或直接进内地成为首选。更有猎头称,香港正在成为不吸引城市。 香港人口中,大部分为华人,另有约8%或62万人为非华人。非华人当中,则以菲律宾人和印尼人居多,分别占总人口的2.7%和1.9%。这一人群中大多是做家庭用工的。 国际人才流失影响营运 在2011年的人口统计数据里,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洲人,在香港的人数总共只有55797人,后些年随香港持续繁荣稳定不断增长,仅美国人在香港都达到了8万5千人。他们长期居于香港,很多都是香港的永久居民。 不少外籍人士正是看准香港的自由经济,看准香港的自由体制,既可作为进入内地市场的跳板,同时又有独立商业和司法制度而来港发展的。 不过,一场疫,一切都变了。在移民潮和近2年严格的防疫措施下,香港外流了不少人才。香港总商会年初的调查显示,近40%受访企业表示因员工移民离港,令营运受影响。而这其中又以管理层人才流失最多。 香港欧洲商务协会的最新调查显示,因港府严格的防疫政策,近半数受访公司考虑在一年内全数或局部迁离香港,国际性展览亦放弃于香港举办。 有猎头公司高层向香港媒体称,受香港防疫政策影响,香港流失的人才以外籍人士为主,情况相较2019年或2020年更严重。该高层更坦言,香港曾是区内最适宜外籍人士工作的城市,5年内将成为其中一个不吸引人才的城市。 2021年中,政府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已有数十家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或办事处从香港迁出。戴德梁行(Cushman&Wakefield)汇编的数据显示,公司的迁出造成了香港15年来最高的商业地产空置率,超过80%的空置空间源于跨国公司撤离。2020年离开香港的人员(包括外籍人士和香港本地人)数量比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任何一年都要多。 有报告提到,在2021年全年,在香港生活的美国人数目估计处于8.5万人的水平。但到今天为止,这数字下降至准确的7万人。 严厉防疫令外籍人士却步 一直以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服务业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2019年,本地生产总值中,金融产业占比很高,达21.3%,提供了大约273,000份职位。因为是国际都市,香港一直吸引国际人才。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每过一段时间,香港总会有"走人"的消息透露。受严格的防疫措施影响,花旗银行在2月中旬表示,其股票衍生品分销部门负责人已经迁离香港,并决定把股票部门的六名高管从香港调往新加坡和其它市场,另有四、五名董事也在讨论调往新加坡事宜,其中包括亚太期货执行部门以及股票执行顾问业务负责人。 法国巴黎银行也表示不得不研究员工和业务搬迁事宜,尤其是积极探讨迁往更具成本优势的新加坡和内地。该行目前尚有近30名员工滞留海外,无法回港,而许多外籍员工因长期不能与家人团聚,正考虑离开香港。 有不少商界反映因香港防疫及检疫措施,有外商及人才已离港,特首林郑月娥主动提及,近月香港人才流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她承认,严守外防输入会影响外资信心。强调政府立场是可同时与内地及海外通关。 既要严防疫情扩散,又要照顾经济发展;既要考虑国际都市特色,又要顾及融入内地发展,两者要取舍做到平衡,对香港是一道难题,而言实际上又是香港"一国两制"的课题,做的好就是优势,做的不好则成为包袱。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